因此如果在中部裝設1kWp的太陽能板,並保守地扣掉30%的效率損失,而在其20年的壽命範圍的發電量,大慨可以這初步估計:
1kWp*3 hr*365天*20年*0.7 = 15330 kWh(度電)
等效時數到底是什麼?
一般的發電機的發電量計算很簡單,不管運轉幾個小時原則發電功率不會改變。如1kW的柴油發電機運轉10小時,發電量就是1kW*10hr=10kWh=10度電。
但太陽能板就不能這樣算。雖然太陽從早上7 點升起,一直到太陽17點下山共出現10小時。但這10小時的日射量是變化的,並不是任何時刻都能讓太陽能板滿載運轉,因此必須轉換成「等效時數」以方便計算。而這「等效時數」則跟裝設地點的日設量有關。
但很可惜的,目前台灣還沒有任何單位作出全國等效時數分布的資料。
太陽能板的功率定義
等效時數的轉換基礎主要來自於太陽能板的功率定義。
例如180Wp的太陽能板是指其在AM=1.5,溫度攝氏25度,1000W/m2的日射量的條件下所量出的太陽能板最大發電功率,這個條件叫做STC(Standard Test Condition,標準測試條件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